中學生課外閱讀之我見
在相當多的中學課外讀物調查中,中學生課外閱讀最喜歡的是科幻武俠小說、笑話幽默、《讀者》、《中學生天地》等休閑輕松類讀物。休閑讀物貼近中學生的生活,滿足他們追求時尚的心理需求?,F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、競爭劇烈、內心壓力和腦力勞動強度加大,休閑讀物為現代人提供了追求個性、放松自我的氛圍,從中可以獲得精神的慰藉。休閑閱讀具有積極的功能,但不能成為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主流。推薦書目區別于休閑讀物,推薦閱讀不是隨意瀏覽,而是有目的、有計劃的閱讀。閱讀的對象嚴肅,不像休閑閱讀那么時髦、輕松、有趣。
中小學生負擔過重,是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之一。如果課外閱讀的量過大,成為學生的負擔,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。閱讀量不足,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。一本書平均以20萬字計算,如果我們每天閱讀15分鐘,那么每月可以閱讀半本書,一年可以閱讀5本書,中學6年可以閱讀30本書。30本書是中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底線。
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應該讀些什么書呢?巴金老人說的好:“ 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,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,它們教育我們,鼓勵我們,要我們變得更好、更純潔、更善良,對別人更有用?!庇眠@些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養青少年,就能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,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。
合理適度的課外閱讀可以增強學生閱讀興趣,從而促進語文教學,在具體操作中,教師可以循序漸進:
1,降低心理壓力的閱讀策略。
課外閱讀,特別是名著閱讀在初期階段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很大。相當多的學生一看見大部頭的名著,就亂了方寸,產生畏難情緒。這種情況下,先不要急著向學生推薦巨著,而是推薦一些易于學生接受的文章,剛開始,我采取的是聯讀的方法,即立足于課本,在課外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。漸漸地,學生不再滿足于和課文相關的幾篇文章,他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,課本之外豐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樣的,他們甚至于要求每一節課,老師都能夠向他們介紹新書、好文章,于是學生在拓展閱讀中不僅感受到了美,還從中獲得了為人處事的方法,從而逐漸的培養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,認識到語文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,學生品嘗到了樂趣,對課外書籍產生了親切感,稍長一段時間后,我在漫漫加入一些內容比較全面、說理比較透徹的文章,這樣循序漸進,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。
2、擴大閱讀容量,開辟閱讀場所,任憑學生自由閱讀。
杜甫詩云: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,意思是說,要廣泛涉獵,努力拓寬知識面,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一點點東西是絕對不夠的。因此,為學生訂閱專業性強、閱讀品味高的《課外閱讀》、《語文報》、《中學生知識畫報》等報刊是很有必要的。同時,教師每周抽出一節課開展“自由閱讀課”,讓學生在法定的時間里放開心情,放開眼界進行大量的閱讀,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感化和熏陶,加強自身文學修養,培養健全的人格。改變了無書讀、無時間讀、無心情讀的局面,變成了現在的有書讀、有時間讀、有興趣讀的面貌,讓學生徜徉于語文的世界中,遨游于語文的天地里,真正實現了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取向。
好書是人生事業的忠實伴侶,每天閱讀5分鐘,這意味著你將一周讀半本書,一年讀24本,一生讀1000本或者超過10000本,這是一個簡單易行的博覽群書的方法,讀不在三更無鼓,功只怕一曝十寒,“認真看書學習”,“堅持數年,必有好處”,一旦學生養成讀書習慣,這種習慣必定伴隨他的一生,給予他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。
3、進行口語交際,促進課外閱讀
書讀得多了,就有了表達的欲望,可以利用每節語文課正式授課前五分鐘,讓學生走上講臺自由演講,后來學生還給每天的內容冠以欄目名稱,如周一是“焦點聚集”,周二是“成語快車”,周三是“讀書時間”,周四為“詩詞賞析”,周五為“個性展示”,這些欄目深受學生喜愛,例如“讀書時間”,由一名學生向大家推薦一篇自己欣賞的文章,同時指出其優點,下課后學生爭相傳閱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。
4、開展讀書活動,促進讀寫結合
我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梁啟超認為:“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。所以要指導作文,先要教會學生讀書,將作文與讀文結合起來?!崩缈梢赃x一些同類的或不同類的文章,讓學生在課外讀,作比較。使學生課內外結合獨立閱讀,讓學生或從內容上、或從形式上、或從語言上、或從具體的藝術手法上進行揣摩,給學生以熏陶和啟迪。
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既是賞析課的教材,又是讀寫訓練的范本,對于這類文章必須“每日指定時刻讀它,讀時不放過一字,讀完一部再讀別部。想抄錄的隨讀隨抄?!弊寣W生準備自己的摘抄本,摘抄精美文句,寫好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,我針對本班的情況,采取記讀書筆記的方法,要求學生從閱讀過的書籍中記下提要,并表述自己在讀書中的點滴體會,不講求形式上的完整,也不要求內容上的聯系,篇幅可長可短、靈活自由、有感而發,旨在達意。剛開始我要求學生一周寫三篇,一段時間后,漸漸增加到五篇,版面上允許學生自由設計,可加插圖點綴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,他們不再將之視為學習負擔,學習氣氛空前濃厚。我還定期地將一些同學的讀書筆記作為范本,讓大家傳閱,其余的同學在羨慕、驚嘆的同時,也鞭策自己向他們靠攏。經過兩年的訓練,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他們的文章中不時出現好詞佳句,為其作文增添了文學色彩。學生們在文學名著的海洋中遨游,如蜜蜂在萬花叢中辛勤采蜜,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寫作的素材。從而達到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的境界。
相關熱詞搜索:
上一篇:淺談“親其師,信其道”對教學的影響
下一篇:談談詩歌意象鑒賞